日本战争遗孤席静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

资讯 | 2021-06-28 08:44|来源:中国养父母记忆馆

日本战争遗孤席静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富强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为中国人民谋福利,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向因特殊历史原因而陷入困境的人民伸出援手。值此“七一建党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养父母记忆馆推出日本战争遗孤代表——老党员席静波的生平故事,讲述战争史上空前的中国人民跨越国界的无私大爱与日本遗孤感中国共产党和养父母的正义之情,表达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祈盼世代友好的心声。

 

81年前,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了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精心照料姐妹俩,并派人专程将她们护送到仍在交战中的日本营。聂荣臻救助日本孤女传为一段佳话,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1945年,在牡丹江市刁翎镇,也发生了一个中国共产党挽救日本孤儿的故事,这位日本遗孤的名字叫席静波。

图片1.png 

席静波 徐洋摄

 

20世纪初,为了彻底占领东北,日本制订了20年内移民100万户的入侵计划。1945年,日本战败,开拓团移民过来的很多日本普通老百姓没能返回日本,不少人选择了集体自杀。而席静波就是在集体自杀的尸体堆里被中国军人救下的日本孤儿之一。

席静波今年79岁,1942年5月15日生人。对于小时候的记忆,席静波是模糊的,他不记得自己是几岁离开日本来到的中国,对于自己亲生父母也一无所知。他只听别人说过,小时候他妈妈死了,他在妈妈的身边哭着,是经过的东北抗日联军握住了他的小手,救起了他。后来,东北抗联部队在刁翎镇休息的时候,他被第一对养父母张克山夫妇收养。

张克山夫妇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给了席静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半年后,席静波又被他的第二对养父母席君山夫妇收养。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席家夫妇对席静波十分关爱,待他比亲生孩子还要好,甚至还将自己的房子变卖供他读书。就这样,从东北抗日联军到两对养父母,席静波在中国人民爱的接力下在中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图片2.png 

席静波 胡晓慧提供

 

席静波没有辜负养父母的心血,读书很用功,19岁的时候就做了数学老师。37岁的时候担任校长,45岁成为林口县教育委员会的党委副书记。他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1965年,林口县政府确认了席静波日本遗孤的身份,但席静波却毅然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自此成为了正式的中国公民。在日本友人的眼中,席静波这段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作为一名日本遗孤,能在中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党委副书记,而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却很难达到这种程度。正如席静波所说,“中国共产党胸怀宽广,是党赋予了我不一样的人生”。

上世纪80年代,中日两国组织日本遗孤寻亲团赴日寻亲,44岁的席静波也在其中。但他在日本并没有找到亲人,面对日本永久居留权的诱惑,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绝对不扔下母亲、家人,还有中国的教育事业。

在席静波的心中,“为老人们养老送终”是他作为儿子应尽的义务,也是他表达感恩之情最朴素的方式。第一对养父母去世时,他以张家长子的身份戴重孝走在弟弟妹妹前面,为养父母送终,邻居们纷纷称赞。第二位养父去世后,他就把养母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养母去世后,他也依然没有返回日本定居,而是决定在中国终老。当被问到为何留在中国时,他说道:我不能回去,因为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党特别忠诚,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

如今年近8旬的席静波早已从战争的伤痛中走了出来,过上了子孙满堂、幸福安稳的生活。席静波曾说:“人生追求的就是幸福和快乐,这些我在中国都寻找到了。”

 

图片3.png 

席静波夫妇 徐洋摄

席静波这一生有很多身份,对于养父母,席静波是孝顺的儿子;对于老伴儿,他是可以相伴一生的丈夫,对于学生,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于中国人民,他是一位懂得感恩的日本遗孤。不管是何种身份,他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并一一践行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回报人民。他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养父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和未来”。如今,即便已经年近八旬,席静波仍积极地参加中日友好活动,用自己的方式一生感恩、报答着中国。

“来源:中国养父母记忆馆”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养父母记忆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养父母记忆馆”及原作者姓名,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